
/
問題01:我是不是應該離開職場當專職的職業講師呢?
這週剛好又被兩位友人問到這個問題,所以這個「築孟踏實」-講師之路系列的第一個問題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,這真的是我經常被詢問到的問題(應該有排在前3名),通常我會先反問朋友,為何你想當職業講師?是對目前的工作內容不滿意?還是對收入不滿意?或只是喜歡跟人分享?而我最常聽到的答案是:「我喜歡分享、可以幫助別人成長,自己也會有成就感。」,這是我覺得很棒的初衷,但這問題的核心是要“離開職場“,這就意味著接下來可能要”斷炊“了,
所以我接下來會問的第二問題就是:「你目前有經濟壓力嗎?」。
老實說,每位職業講師當初踏上這一行的機緣都不太一樣,但能存活下來的必定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在市場上都有一定的“點播率”,或是能撐過至少3年收入不穩定的生活。所以回到我一開始請大家思考的三個問題:「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?」、「對目前的收入不滿意?」和「喜歡分享帶來的成就感?」,這三個願望真的是當職業講師就可以“一次“滿足的嗎?老實說,當職業講師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行業,因為可以做你喜歡擅長的事,又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,還可以賺到錢(業界很多講師都在分享類似的心得),所以這幾年來,想投入這個行業的人真的特別的多,這也是讓我覺得有點替他們擔心的地方。
你可能是公司的內部講師,在公司內部授課已經受到許多學員的肯定,或是已經開始“斜槓“對外講課,獲得一點不錯的報酬,這些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,但在思考是否要把這個講師當成“專職“來經營時,就不得不認清這個事實,家常菜做得好,或是偶爾做菜宴客,並不代表可以開餐聽,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差異,就是在家裡吃飯不用付錢,但在餐聽吃飯是要付錢的,所以學員對講師評價的標準可就大不相同了,一但你的專業是需要學員付費來聽的,而不是免費或招待的,這時候學員就不會是用”佛心“的心態來評價你的表現了。
所以,若真的要離開職場投入當專職講師,我認為除了經濟因素的考量外,你還必須自我盤點以下這三件事:
第一件事:你的專長在市場上有需求嗎?
職業講師一定有自認為比別人好的經驗或專業知識可以傳授給別人,但這畢竟是要“開店“的概念,所以要先思考你的目標客群在哪裡?他們真的需要這些內容嗎?這是大眾?還是小眾市場呢?我面談過許多想要踏入這行的講師,他們確實有很棒的經驗和專業知識,但卻是小眾市場,這樣的”點播率“是無法讓一位職業講師長期生存下來的,這是很現實的經濟問題,因為一但沒有源源不斷的經濟支持,就會影響到後續的課程品質和精進創新的機會,最終還是會面臨被淘汰而關店的命運。
第二件事:你的專業值得別人付錢來學習嗎?
目前你所擁有的專業是否值得別人付錢來學習?現在是知識爆炸,不是知識稀缺的時代,你所要談的內容在網路可能很容易就可以找得到,所以你是否能和別人有差異化,能讓學習者更有系統或更有效率的學習,這才是讓人願意付費的重要關鍵。而且收費越高,學員對課程的期待就越大,你是否能滿足學員的期待,才會有下一次的機會。
第三件事:你的課程有不同深度和廣度的規劃嗎?
你目前可以講授的主題長度是幾小時?我經常聽到的答案都是1~3小時,這確實是一般內部講師或是對外演講常見的課程長度,但若是要對外銷售,這樣的課程長度,你希望別人付多少錢呢?你可以談到的內涵能有多深?以我在培訓界15年的經驗,企業邀請一位外部講師授課,若要達到一定的學習成效,至少都是以一天7小時做規劃。所以如果一個主題你只能講授3小時,是很難只靠這道菜就在這個市場生存下來的,一定要擴展你專長領域的產品線,一個主題要能有1~3天的不同時數的規劃,內容也要有基礎、中階和高階不同層次的差異,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,擴大你課程的“點播率“。
以上就是我針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觀點,這是我的心得分享,不代表一定是正確的,我自己當年也是從銀行的內部講師一路開始歷練,之後擔任汽車集團內部講師團的總教練,慢慢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,之後才走上職業講師之路,最終把自己的經驗做成“無菜單料理“,成為講師的教學私董,希望可以成就更多想走上講師之路的朋友,省點學費、也少繞點路啦。
#私董的使命:自我成長、事業成功、成就他人、自利利人

/
【更多資訊】
“萬事起頭難”,想要用三言兩語瞬間抓住學員的心、絕非易事。